| 【以案說險】警惕成為電詐分子取現“工具人” |
| 發布時間:2025年09月22日 |
|
??【典型案例】 ??客戶李女士先后在某銀行多家網點要求取現,金額合計近100萬元。銀行工作人員發現,李女士的身份證信息存在異常,且行為舉止可疑,如其賬戶近兩年無主動交易、中午專程到銀行取款、對居住地址回答含糊等,對交易對手信息更是不了解,如先說對手為其“外孫”、后說對手為其“外甥”,年齡差不合邏輯面對疑問時卻異常淡定。此外經該銀行與上游客戶開戶行核實,發現交易對手的手機號與客戶提供的號碼不符。經綜合分析上述異常特征,銀行認為客戶可能涉案電詐,于是向當地反詐中心報告。最終,該賬戶被公安確認為涉案線索,銀行成功攔截該筆涉案資金。 ??【案例分析】 ??不法分子常利用他人賬戶接收、轉移違法資金,通過“小額試探”、“大額快取”、“跨地區操作”等方式躲避監管。通常會結合“養老金領取”、“刷單返利”“貸款刷流水”等其他詐騙手法,選擇取現“工具人”,并誘導“工具人”以“借款”“彩禮”“買房”等看似合理的理由,到銀行支取不明來源的資金,甚至讓“工具人”對資金來源和交易對手信息刻意隱瞞或編造謊言。 ??此類行為中,提供賬戶接受涉詐資金并協助取現的人,即上面所稱的“工具人”,即便辯稱對電詐行為“不知情”,也可能會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、幫助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等違法犯罪,面臨法律責任的追究。 ??【風險提示】 ??切記:一旦淪為電詐行為取現“工具人”,除自身賬戶的使用會受到限制外,還可能被追究刑事或民事責任。 ??如果您的賬戶收到不明來源的資金,尤其是來自陌生人的大額轉賬,請提高警惕,及時與銀行聯系,確認資金來源的合法性。如遇銀行工作人員詢問資金來源和用途,應如實、清晰地說明情況,切勿編造理由或刻意隱瞞。 ??面對他人要求配合“接收資金”“幫忙取現”等請求,請務必謹慎對待,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報警,不要被“好處費”等蠅頭小利誘惑,淪為電詐“工具人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