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以案說險】警惕“屏幕共享”“遠程控制”類型詐騙 |
| 發布時間:2025年10月31日 |
|
??【典型案例】 ??客戶張女士收到一條陌生短信,內容稱其有快遞未取,并附有手機號及脫敏后的訂單信息。張女士撥打對方電話,對方自稱某保險公司客服,稱張女士在某購物APP開通了保險,不取消將會收費。張女士遂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某屏幕共享APP,并在APP中與對方共享屏幕。當晚,張女士卡下定期被提前支取4筆,累計201萬元。隨后,對方操作張女士銀行卡開始轉賬,轉賬金額共計170余萬元。后該賬戶因與高風險賬戶交易被銀行反欺詐平臺預警控制。 ??【案例分析】 ??“屏幕共享”類詐騙中,詐騙分子通常偽裝成“客服”(如保險公司、電商平臺等)或公檢法,通過陌生短信、電話誘導受害人下載非官方APP,以“取消業務”“退還費用”、“保險開通”甚至“調查犯罪行為”等為由,騙取屏幕共享權限或遠程控制受害人手機。一旦獲得權限,他們可獲取賬戶信息、操控資金,甚至誘導受害人通過人臉識別等驗證環節,使詐騙更具迷惑性。受害人因輕信對方導致的資金損失,往往難以追回。其中,中老年人是此類詐騙的主要目標,他們對手機被遠程操控的風險認知不足,易被“客服”或“公檢法”身份誤導并配合操作;同時對身份信息、銀行卡號、手機號以及驗證碼等個人信息泄露的警惕性也不夠高,容易泄露個人信息。 ??【風險提示】 ??1.任何自稱“客服”或“公檢法”的人員要求開啟屏幕共享、提供銀行卡信息或驗證碼的,都是詐騙。“屏幕共享”功能會讓對方看到你手機屏幕上的所有內容,包括密碼、驗證碼、銀行卡信息等,因此切勿向陌生人開啟該功能。 ??2.請保管好銀行卡密碼、短信驗證碼,不向他人透露,面對銀行或平臺的核實電話,要仔細確認操作是否為本人所為,切勿盲目確認。 ??3.如接到可疑電話,應掛斷后通過官方渠道聯系核實,如機構官網、官方客服電話等,切勿直接聯系陌生號碼。 ??4.若發現賬戶異常,立即聯系銀行掛失賬戶,并向公安機關報案,最大限度減少損失。 |